5G五年大咖说|杜加懂:5G赋能效果初显现,扬帆远航启新篇
2019年6月6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四张5G商用牌照,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时代。
到今年6月6日,5G商用将满五年。移动通信技术大约十年一代,五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。截止当前,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,5G用户渗透率突破50%,并打造了数以万计的行业应用案例。
展望下一个五年,5G行业应用进入深水区,5G-A带来了数实融合、通感一体、星地融合等新能力,将成为工业互联网、低空经济、卫星通信等创新应用的底层支撑。
鉴于此,C114特策行业专题“5G五载·智启未来:从连接到赋能的跨越”,邀请行业高层专家撰文,纵论5G时代的成绩与挑战、发展与未来。
C114讯 5月31日专稿(特约撰稿人: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应用创新中心副主任杜加懂,主任工程师张天静、周洁)
一、5G扬帆起航整五载,万企争春新格局
5G商用5年来,我国在网络规模、用户数量、应用主体及案例数、行业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。
在网络规模方面,截止到2024年4月末,我国5G基站总数达374.8万个,占全球5G基站数超过60%,每万人5G基站数达26.6个,实现从“市市通5G”到“县县通5G”,并持续向乡镇、行政村等延伸;面向行业建设的5G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2.9万,覆盖了工业、能源、医疗、文旅、教育等各大行业,超前完成了信息通信业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目标。
在用户数量方面,我国电信运营商共发展5G移动电话用户8.89亿户,占全国移动电话用户的50.6%,在全球5G用户占比超过50%;另外三大运营商5G套餐用户正式突破14亿大关,达到14.02亿户,其中,中国移动7.99亿户,中国电信3.32亿户,中国联通2.71亿户。
在应用方面,5G应用创新案例数超过9.4万个,应用已经融入到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74个,占比超7成,在大型工业企业的5G应用渗透率超过35%,实现超万家企业的商用部署,在工业、采矿、电力、港口、医疗等行业实现解决方案级规模复制,在水利、海洋、建筑等新兴领域加速推进。
在地域上,5G应用已经覆盖全国33个省/自治区/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、澳门特别行政区,并实现全国300多个地级市的全覆盖;在应用主体方面,5G行业应用企事业单位数量近30000家,仅第六届“绽放杯”参赛单位就达到16000余家,涉及企业、科研院所、行业协会、政府机构等企事业单位。
二、应用梯次按步推进,高价值成为规模化重点
我国5G应用整体进入到规模化探索期,尚未形成项目方案级复制,只实现了企业间单场景的解决方案复制,如5G+机器视觉、5G+智能巡检等。依据第六届“绽放杯”数据统计,在全部参赛的45728个项目中,实现“商业落地”和“解决方案可复制”项目占比达到了60.39%,其中超过6300个实现了“解决方案可复制”,占比达到13.91%。如图1所示。
图1 大赛应用成熟度
历经5年,我国已探索出一条特色的5G应用推动路径,呈现“从外围向核心、从单环节向全流程、从大企业尝鲜到中小企业跟随”发展态势。
以工业为例,在应用深度方面,工业领域的5G应用逐步从机器视觉质量检测、现场辅助装配、无人智能巡检等辅助环节逐步向5G云化PLC、5G无人驾驶、5G协同控制等核心控制环节渗透,如施耐德实现5G+PLC集中部署,支撑工厂产线柔性部署;在应用范围和部署方式方面,工业5G应用逐步从质检、运维管理等单个环节、零散部署模式,逐步向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运维管理、产品服务等全环节覆盖、统一部署方式转变,如格力的5G无人化工厂开展视觉质量监测、生产线数据采集和控制、AGV仓储物流管理、设备监控、生产线集成管理等十多个应用;在应用发展态势来看,呈现“以大带小”的渗透模式,逐步从行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式5G部署,向同行业中小型企业成熟方案复制方式转变。
具体来看,在应用初期5G主要集中在行业龙头企业进行创新部署,如港口、矿山行业,20强企业5G应用占比超过85%。现阶段,在龙头企业形成的成熟5G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,逐步探索在中小型企业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。
虽然5G在节能减排、安全生产、提质降本等方面显示较高的商业价值,但仍面临着供给成本高与收益成本不明的双向矛盾。从供给侧来看,5G网络建设成本、终端成本、应用定制开发成本仍然较高;从需求侧来看,高价值场景、商业正循环的应用场景较少,行业应用零散分布、应用规模及应用终端部署规模有待进一步扩大。
因此,如何在同行业、细分领域筛选出高价值应用场景,并将其有效组合提供给一个企业,形成“穿珠成链”发展模式,保障行业供给和企业收益正循环,进而实现应用范围及部署规模的扩充,将成为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关键。
三、融合产业构建高价值供给,生态成为供应破局关键
5G与行业融合过程中,逐渐从5G原有产业链中衍生出满足行业定制需求的融合产业体系,这个体系将具有行业特征和属性,主要包括5G行业终端、网络、平台、应用解决方案等四大环节。
融合终端是5G与行业装备和设备融合点,呈现类型多样性、功能定制化、市场分散化等发展特征。截止2023年年底,全球共发布5G终端2358款,其中CPE 308款,模组243款,工业网关/路由器179款,行业融合终端的类型占比接近50%,呈现强劲的增长态势。
同时融合终端的价格成为限制应用规模化的关键要素,初期5G芯片及模组成本较高,终端成本居高不下,5G RedCap商用以来,模组进入到快速降价通道,预计2024年底,5G RedCap模组将达到150元甚至更低,融合终端的价格也将进入到百元级。
在网络方面,行业5G网络设备呈现行业定制型、轻量化、融合化的发展态势。随着5G网络下沉到企业内,轻量化5G核心网、定制化边缘计算平台、对外能力服务平台等已在行业内部署。同时为了适应行业特殊环境和功能要求,面向矿山的5G隔爆基站、面向电力行业的5G高精度授时基站等也实现商用。
在平台方面,行业通用化平台成为运营商和行业企业合作的交汇点,行业平台呈现能力通用化、原子化、云化等发展特征。目前中国联通已在全国部署了5G边缘计算平台;中国移动发布了“9 one”平台,并实现依据行业要求进行“量体裁衣”式的部署。
在解决方案方面,呈现通用化和定制化并行的发展态势。通用化解决方案主要是5G+数采、5G+AGV、5G+视频监控等,其通过修改上层算法可以有效屏蔽行业差异性,实现碎片化市场的集聚,逐步成为ICT企业布局的重点。定制化解决方案主要是5G+云化PLC、5G+柔性产线、采矿5G+远程掘进、5G+智能综采等行业特征明显的方案,这些方案要实现与行业原有系统融合,并依据行业诉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与系统联动。这类解决方案主要由行业解决方案商主导,形成较强的行业壁垒。
5G融合产业链初步构建,但整体还处于产业发展初期,产品类型同质化、定制化成本高、推广壁障高等问题凸显,如何实现融合产业的跨界融合,构建跨界生态,实现研发资源、产品、知识、渠道等融合是构建低成本高质量供给体系的关键。5G应用产业方阵联合业界共同开展5G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征集以及5G inside品牌活动,并通过方阵创新中心、实验室等资源来构建跨界研发和交流的平台,实现研发、测试、检测、推广等服务的共享,降低生态完善成本,推动融合产业的高质发展。
四、5G出海启新篇,向全球讲好“中国5G故事”
我国5G应用的探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,在推动策略、推动路径等理论方面构建了中国5G应用发展的“策略库”,在融合产品供应、项目落地等方面,形成了中国5G应用“产品库”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已经与阿联酋、柬埔寨、孟加拉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5G应用交流,并承担国外相关规划咨询等服务,如2022年联合阿联酋电信和数字政府监管局等共同编写并发布了《阿联酋5G助力垂直行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》,向阿联酋方分享5G应用推进经验。
2024年,中国信通院与中国移动一起接待柬埔寨邮电部频谱资源管理司、电信监管局等机构的代表,先后参访了浙江宁波和杭州多家企业的5G应用情况,并交流了5G终端模组等产业发展情况。
此外,我国“绽放杯”5G应用征集大赛已连续两年开展国际赛道,第六届“绽放杯”国际专题邀请赛共收到来自南非、法国、俄罗斯、印尼、沙特、新加坡、日本、柬埔寨和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共计126个参赛项目,成功推动中国5G经验走向世界。
五、5G扬帆进入新阶段,数智转型成为主战场
就像工业1.0时代的蒸汽机、2.0时代的电力、3.0时代计算机等通用目的技术一样,5G作为支撑行业数智化转型的通用目的技术,将成为驱动消费领域及行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。
5G将逐步与各行业的原有技术和系统融合,驱动行业控制技术、应用技术及管理技术等本体技术变革和迭代升级。同时,5G将与行业原有系统融合,改变和重塑行业原有信息化基础设施,加速行业原有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进程,形成全周期、全流程、全产业环节的数据流通环境,有效促进千行百业朝着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。随着探索的深入,5G将逐渐发挥其通用技术的强大力量,推动行业的数智化转型。